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与评价规范(试行)

当前位置: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质量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与评价规范(试行)

发布者:发表时间:2021-10-22阅读量:0

第一章  总  则

科学的课程评价是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基本依据和保证,是落实OBE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主要基础数据。

本规范的目的:理顺课程评价流程,实现课程评价常态化;明确课程评价职责,建立追责制度,保证评价质量。

关键:对焦课程目标,关注课程思政。

 

第二章  课程教学的组织管理

1 课程目标

系主任及任课教师根据培养方案、毕业要求课程支撑矩阵,充分讨论,制定课程目标。

学院教学委员会对各课程的课程目标进行审查,重点就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进行审核。

教学大纲、教学活动、作业题、试题等都要对焦课程目标。

2 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审查

课程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工作、落实教学任务、评价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文件。

每门课程都要对焦课程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的目的任务、基本内容、知识结构、广度和深度、主要题目、章节划分、教学要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时数、教学进度和考核方法。由任课教师负责制定。

学院教学委员会对任课教师制定的教学大纲进行审查,重点就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进行审核。

3 教案

在原表格上增加课程目标课程思政相关内容。

样表如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案

 页

教研室:  食品科学与工程      教师姓名:        

程 名 称

 

授课专业年级班级

 

班级人数

 

课 内 容

章节(单元、专题)

 

     容

 

课 学 时

理论学时     学时    (相关的实践学时      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与课程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与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课程思政)

 

 

讲课提纲

板书设计

(或电子教案)

 

教案完成时间

 

 

4 教学日历

在原表格上增加课程目标课程思政相关内容。

样表如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               班级                        季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课程思政

教学要求

课程目标

1

 

 

 

2

 

 

 

3

 

 

 

4

 

 

 

 

 

 

 

 

 

 

 

 

 

 

 

 

 

 

 

 

 

 

 

 

 

 

 

 

 

 

 

 

 

 

 

课程总学时数         其中实验学时数         ,本学期学时数         

周学时数        已完成时数       

任课老师              教研室主任签名                   

系主任签名              

本表一式三份,于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一份交教研室,一份交系办汇总交教务科。

                                                                 月    日

 

5 课程考核方式和内容审查

在学校试卷审查机制基础上,任课教师需填写《考试(查)内容与课程目标符合度审查表》,由系主任进一步审核考试内容是否对焦课程目标,样表如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考试(查)内容与课程目标符合度审查表

学院(系、部):          专业年级:            课程:

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评价环节(观测点)

总分值

课程目标1

 

 

 

 

 

 

 

 

 

 

 

 

 

 

 

 

 

 

 

填表教师:          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系主任审核意见:

 

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第三章  课程评价规范

6 课程达成度评价流程与方法

 

6.1 课程评价流程

1)课程考核完成后,任课教师根据预设的观测点(如课堂表现、作业题、单元操作、面试问答题、笔试试题等),收集评价原始数据,定量统计或定性归纳每位学生在各观测点的表现,并进一步统计、归纳各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形成课程自评举证材料。

2)系主任组织本专业教师进行查证,召开课程评价材料评议会。

3)任课教师根据评议会提出的修改建议完善课程评价材料,形成《课程评价报告》,提交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并提出持续改进意见。

 

6.2 评价方法

课程达成度的评价可采用定量评价也可采用定性评价方法。

1)定量评价:根据试题、课堂表现、作业、课程论文、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和课程设计报告等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计算每个课程目标的学生得分;计算每个考核环节下课程目标的平均得分;计算课程目标的平均总得分并进行达成度评价。

2)定性评价方法: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各个考核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样表如下

课程目标达成度定性评价表(样表)

学生姓名              学号                年级              

达成度

课程目标

达成情况

达成度评价

考核项目1

考核项目2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

 

 

 

 

 

评价人(签名):                          日期:               

审核人(签名):                          日期:               

 

6.3 课程考核材料评议会

由系主任组织院内专业教师进行,参会人数应多于(含)5人。

对任课教师提交的课程考核材料进行评议:

考核形式是否合理(除了期末考试外,是否采用大作业、设计、报告等形式考核学生是否获取该条指标点所列能力);

考核内容是否完整体现了对相应课程目标的考核;

考核结果是否反映了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针对考核内容和结果提出修改建议。填写《课程考核材料同行评议表》

样表如下

 

 

 

课程考核材料评议表(样表)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专业班级:

开课时间:              考核时间:

评议时间:      年     月      日

评议地点:

主持人:

参加人:

材料完整性:试卷      参考答案     命题审查表        评分细则

考试(查)内容与课程目标符合度审查表      成绩单     成绩分析报告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其它材料(注明):                          

评议结果及建议:

试卷、作业批阅,分值计算等是否存在错误?

 

考核形式合理评议结果及改进建议:

 

考核内容合理性评议结果及改进建议:课程目标是否全覆盖?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是否合理?考核内容能否评测学生相应课程目标的能力要求?针对考核内容和结果提出修改建议。

 

记录人:

日期:      年      月     日

 

 

注:本表可自行加页。

 

6.4 课程评价结果审核

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课程质量评定会,并出具审核结论。

 

7 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主要包括《课程学习活动表》《课程目标X的评估结果表》《课程目标评价结果柱状图》《学生个体评价分布图》。

课程学习活动表

细化的课程目标

 

学习任务、过程和观测

学习活动

观测点

课程目标1

讲课

 

作业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2

讲课

 

作业

 

期末考试

 

...

...

...

 

课程目标X的评估结果表(样表)

预期学习成果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的特征及实施准则

预设的学习任务

观测点

实际学习成果评测(学生达到的平均水平)

 

 

作业

第二章问答题第34题,第三章名词解释第67910题,第四章名词解释第1题等

 

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第478题,填空题第27题,选择题第348题,判断题第1题,简答题第2

 

 

 

 

 

 

课程目标评价结果柱状图

 

课程目标X学生个体评价分布图

8 评价责任分工

任课教师进行自评,负责举证;系主任组织系内部教师互评,负责查证;学院教学委员会对课程评价结果进行审核、监督。

建立追责制度:教师自评材料的质量作为教师年度教学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材料不合格者,年度考核不得评优,不得参评当年教学奖;系主任对本系课程评价结果负总责,出现材料缺失,或不合格材料,则系主任当年不得评优,不得参评当年教学奖。

 

9 评价时间

评价周期:1-10周的课程,在12周之前完成自评;11-20周以后的课程,在学期放假前完成自评;系内审查互评会每学期中和期末各召开一次;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学期末召开一次课程质量评定会。

 

10 评价结果的使用

《考试(考查)内容与课程目标符合度审查表》、评价表、评价结果等评价材料与课程试卷、课程论文等装订在一起,存档。

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等的改进措施。

用于每届毕业生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11本评价规范自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20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