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者:发表时间:2023-09-25阅读量:0

 (一)学科简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原中南林学院)创办于1958年,现为一批本科招生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学校1988年在经济林专业设置食品加工技术方向;1998年筹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于2000年正式招生, 2003年获“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食品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设立“森林食品加工与利用”博士点(在林业工程国家目录外自主设立),2017年获食品科学与工程以及博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为湖南省重点学科。

学科科学研究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拥有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粮油深加工与品质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特医食品加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稻谷深加工工程中心、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等国家、省级科研人才培养平台,还有长沙市食品质量与安全工程中心、长沙市稻谷深加工工程中心等市级研究平台,这标志着学科在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领域全国的领先地位。

本学科瞄准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国际前沿,重点定位于粮食油脂精深加工、森林食品高效综合利用,旨在攻克粮食主要组分高效分离、功能性粮油食品加工、粮食加工副产物增值转化、粮食营养与安全测试的关键技术;建立粮食深加工新工艺新技术研发、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平台;形成我国粮食深加工自主创新体系。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集聚国内外高端人才,学科现拥有国家重点领域“大米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稻米深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创新团,1个,湖南省创新团队2个,湖南省首批优秀教学团队1个,中组部万人计划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人1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湖南粮食加工首席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2人,湖南省121人才第一、第二层次人才各1人,国家林业局技术带头人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现有专业教师48人,教授21人(二级教授3人)、副教授18人、讲师14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49人;具有博士学位48人,占专业教师的比例90%以上。提升科研水平和转化能力,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超6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论文100余篇(目前最高影响因子11.261)。近几年获得省级优秀硕士论文5篇,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

学科开始设置了4个研究方向,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本学科各方向的设置与学科内涵密切相关,研究内容国际领先,既照顾了学科发展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又有利于发挥本学科的固有特色和优势。

目前学科总体水平居国内中上,省内一流,部分研究方向国内领先,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十四五”期间,力争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通过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研究水平。

(二)培养目标

一)思想素质方面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二)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本学科硕士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较深入地了解本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有关实验技术和工程实践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能运用该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开展本学科的新工艺、新理论、新产品研究和工程实践,具备良好的科研设计、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硕士生应迫求真知,崇尚科学精神.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良好的学术潜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具备较全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专门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定了解。能对本科学领域涉及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进行鉴别、分析,并通过科学实验加以解决,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能够以书面和口头的方式总结评价科学研究的价值,清楚地汇报科研成果。

2.学术道德

    本学科硕士生应在所有专业活动中,尊重他人的工作,尊重知识产权,遵守研究伦理,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严禁抄袭、瓢窃、侵吞或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及注释;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或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一稿多投或改头换面重复发表等不良现象;遵纪守法,不做违背国家法律法规之事。

四)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应当具备通过研究动态分析、生产实践调查、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等各种方式和渠道了解学科学术研究前沿问题,并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有效获取研究所需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应了解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利用各种手段获取信息,广泛阅读本学科的科技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参加学术报告会和专题讨论会等方式,扩充知识,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能够在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确立、研究进展讨论及研究结果的分析讨论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掌握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中的知识、规律,提升自身的科学索养。

    2.科学研究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备良好的发现科学问题和(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可重复的实验研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详实的记录、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本学科硕士生能够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工程实践。

    3.实践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有从研究与开发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对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能提出解决方案,并解决本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此外本学科硕士生还应当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学术交流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应能够采用口头表达或文字表达的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在项目可行性报告和科技论文撰写中能做到条理清晰、内容规范。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其他能力

    硕士生还应具备一定的传播本学科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自主创业能力。

 

(三)研究方向

1、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2、食品营养与安全

3、食品科学

4、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和特色

特色方向

自主设置

1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稻米深加工,米面主食加工,粮食副产物综合利用等。

特色与优势:

1) 建立了大米主食加工用品种筛选技术,突破大米淀粉大分子品质调控技术,研发出高品质方便米饭、米线、发芽糙米等主食加工技术,以及生产质量保障体系和关键加工装备;

2) 研发出鲜湿面、挂面等米面制品安全生产工艺及配套技术;

3) 研发出节碎米高效转化制取淀粉糖、红曲色素、米淀粉、米蛋白、米蛋白肽等技术。

4) 建立了米糠、稻壳等副产物高效利用模式。

 

2

食品营养与安全

主要研究领域:食品与农产品中危害物检测新方法、新技术及控制技术的研究;食品活性成分的分子营养机制研究特色与优势:

1)建立了基于早期控制与预警的粮油食品中生物危害因子快速检测技术;

2)通过研究粮食与油脂的深加工特性与功能特性,建立了粮油食品精深加工过程中潜在风险检测、溯源、预警与控制技术;

3)食品活性成分的分子营养机制研究

 

 

3

食品科学

主要研究领域:果蔬、乳品和粮食的发酵加工;功能性食品补充剂的生物制备;生物传感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特色与优势:

1) 开发了基于营养平衡的果蔬饮品的发酵制备技术;

2) 研究了粮食白酒风味增强的微生物组成及其关键发酵技术;

3) 运用天然提取物提高食用菌多糖、多肽等的关键技术及其在食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4) 开发了生物传感在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腐败菌的在线监控技术。

 

 

4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可食林产资源的加工适应性;活性林源产物的提取分离;森林食品质量控制和检测。

特色与优势:

1)建立了木本油脂风味评价与量化技术;

2)林源活性成分的功能评价与结构表征;

3)建立了森林食品风险评估与监控技术;

4)加工剩余物的高值化全资源利用技术。

 

 

 

 

(四)修业年限

1.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短不少于2年,最长不超过5年。前2个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后4个学期以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为主。

硕士生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期完成学业,或经短期延长有望取得更好成果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毕业硕士生的学习总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每次申请延期时间最长为1年。延期期间,硕士生不享受奖、助学金,不得申请休学,住宿自理。在学制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而没有按期办理延期手续的硕士生,或申请延期未被批准的硕士生,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予结业或肄业。

2.学分与毕业、学位授予要求

总学分不得少于30学分,不超过33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为23-26学分,必修环节7学分(包括学术活动2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论文中期检查2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1.学分要求

1)总学分不得少于30学分,不超过33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为23-26学分,必修环节7学分(包括学术活动2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论文中期检查2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

2留学生:培养方案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学校有关文件执行。其中博士公共课程为《中国概况》(课程编号050100000132学时、2学分,《第一外国语(汉语)(课程编号050100010364学时4学分),硕士比博士多修一门《汉语综合》(课程编号050100000264学时、4学分其他要求参照所在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的博士、硕士培养方案执行。

2.课程设置

本学科研究生课程学习要求不少于3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学分为7学分专业学位课6学分,专业选修课10学分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在入学后第2学期内完成。凡符合我校英语免修条件的研究生,可在新生入学两周内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课程。跨学科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层次)研究生,欠缺硕士或本科阶段相关必备知识的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硕士/本科相关课程。补修课只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格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主讲教师姓名、职称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

05020101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4

64

刘梦春等

1

考试

学硕

0501000103

第一外国语(汉语)

4

64

1

考试

留学生

0501000001

中国概况

2

32

1

考试

留学生

0501000002

汉语综合

4

64

2

考试

留学生

030200010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6

集文 

1

考试

各专业

000000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甄凌

1

考试

理工农

公共选修课

0501000112

科研论文写作指导

1

16

 

2

考查

根据当年实际开设选2学分

0501000109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

1

16

 

2

考查

 

信息素养

 

 

 

 

 

 

心理健康教育

 

 

 

 

 

专业学位课程

 

高级食品化学

2

32

张琳(副教授)

 

1

考查

 

 

现代食品营养学*

2

32

梁盈(教授)

1

考查

 

 

现代食品微生物*

2

32

任佳丽(教授)

1

考查

 

`选修课程

 

食品科学专题

2

32

钟海雁(教授)

2

考查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题

2

32

韩文芳(副教授)

李江涛

2

考查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专题

2

32

吴伟(教授)

2

考查

 

 

食品生物技术专题

2

32

王青云 (副教授)

2

考查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题

1

16

丁玉琴(副教授)

2

考查

 

 

食品安全专题

1

16

陈燕妮

2

考查

 

 

森林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

2

32

龚吉军(教授)

2

考查

 

 

谷物科学与工程原理

2

32

林利忠(教授)

2

考查

 

 

现代食品分离技术

2

32

曹清明(教授)

2

考查

 

 补修课程

 

食品加工工艺学

2

32

付湘晋(教授)

许东(副教授)

2

考查

 

 

食品工程原理

2

32

张琳(副教授)

2

考查

 

 

食品机械与设备

2

32

 (教授)

2

考查

 

 

 

 

 

 

 

 

 

3.必修环节

1培养计划制定

研究生入学后,导师(组)应根据本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职业发展和个人情况以及本人承担的在研课题,指导研究生做好培养计划的网上制定。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一般于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完成学习的课程、学时、学分等的制定;论文研究(设计)计划须在开题报告论证之前对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文献阅读与材料准备、论文开题、论文研究、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环节出具体安排。培养计划由导师、学科、学院网上审核通过后执行。

2开题报告(2学分

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广泛阅读和消化国内外权威中英文文献,至少阅读60篇研究文献(近3年的文献不少于50%),其中外文文献应占50%以上,了解学科研究现状,并撰写专业文献综述,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本部分工作量约为36学时,经学科考核通过后,计2学分。

硕士生开题在第三学期进行,具体时间由导师、学科和学院商定。

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相同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由学科考核小组评审。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文献综述、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或计划、研究方法等,确认研究工作中拟解决的学术难点、技术关键点、创新点和预期成果。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在3个月后重新申请开题。若学位论文课题有较大变动,应重新做开题报告,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3)中期考核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独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硕士生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衡量标志。

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选定科研课题。

硕士生从学位论文开题通过到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期间不应少于1年的时间。要求硕士生在进行论文工作的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做12次论文工作阶段报告,并公开进行论文中期检查报告,论文中期检查经学科考核通过后,计2学分。

论文中期检查在第五学期进行,由学院组织,学科具体负责实施。

4)教学(科研)实践(1学分

学术学位硕士生应完成教学(科研)实践工作。硕士生的实践环节可以包括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及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等。实践内容、具体要求由学院确定,一般应在入学之后第二年完成,提交教学科研)实践考核导师负责考核认定,合格1学分

5)学术活动(2学分

学术活动内容包括: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以及参加访问讲学等。

硕士生应参加一定的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每次学术活动要撰写总结报告,并将有关的书面材料交指导教师签字认可。具体执行办法由各学院在此基础上自行确定。

学院对硕士生的学术活动和博士生的前沿性学术专题活动情况及其报告进行审核,成绩合格者记2学分。

(6)论文中期检查2学分

学位论文进展中期检查是在研究生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的一次全面考核,是检查研究生个人综合能力及学位论文研究进展状况、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必要环节。论文中期检查在研究生进入论文研究过程一年后进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科研创新能力、学位论文研究进展等。原则上要求在第五学期完成。

7)预答辩

研究生办理答辩申请手续前必须进行预答辩,具体按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暂行规定》和当年发布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工作安排执行。

()中期考核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独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硕士生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衡量标志。

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选定科研课题。

硕士生从学位论文开题通过到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期间不应少于1年的时间。要求硕士生在进行论文工作的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做12次论文工作阶段报告,并公开进行论文中期检查报告,论文中期检查经学科考核通过后,计2学分。

论文中期检查在第五学期进行,由学院组织,学科具体负责实施。

(七)论文发表要求

在本学科研究生申请毕业论文送审时,需至少发表(或录用)1篇(研究生排名前三)与学位论文相关的,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中文北大核心或以上级别期刊发表的论文。

若文章已见刊,在申请毕业论文送审时,需提交发表的文章全文,文章首页需请导师签名;若文章为已录用,需提交录用通知和待发表的文章全文,录用通知请导师写明“是(否)属实”并签名,文章全文请导师签名。

学院对学生提交的具有录用通知的论文进行后期追踪,如该论文被录用后,并未按照所提交的录用通知说明如期公开发表,学校(学院)将取消该学生通过该论文获得的学位。

 

(八)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

1)学位(毕业)论文选题须属于本学科领域,且要在相关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或新见解,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并进行实验(实践)佐证,且是系统而完整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与总结。

2)学位(毕业)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毕业)论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论文送审及修改、论文答辩及修改等)都应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3)从提交合格的开题报告日期起到论文答辩,学位(毕业)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分和各培养环节,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4)硕士学位论文一般3万字以上。按照学校(学院)学位论文的规范格式撰写,并达到学校关于学位论文的要求。

学术型硕士生文献综述引用的参考文献不得少于8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均应占三分之一以上,近五年的文献一般不得少于总文献的五分之一)。

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

(九)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依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导师及导师组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按时制定和提交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最长学习年限内,学生思想品德良好,修满规定的学分,合格完成各培养环节,上交实验原始记录本,按规定发表学术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和本学科所属一级学科的学位授予标准,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授予工学学位。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但未达到学位申请要求,可提交毕业论文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准予毕业。

(十一其他要求

1. 其他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2. 如因国家和学校有关政策调整与本培养方案有出入的,以国家和学校规定为准。

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主要经典著作

序号

作者

著作名称

出版社

必读

(选读)

方向

1

周惠明

谷物科学原理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必读

 

2

H.-D. Belitz, W. Grosch, P. Schieberle

Food Chemistry, 3rd Edition.

BerlinHeidelberg

选读

各方向

3

刘成梅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选读

各方向

4

LUBERT STRYE

生物化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选读

各方向

5

Hosahalli S

Handbook of Post-harvest Technology

Marcel Dekker Inc

必读

各方向

6

曾庆孝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

化学工业出版社

必读

各方向

7

王洪新

食品新资源

轻工业出版社

选读

各方向

8

(美) href="http://search.dangdang.com/?key2=%E5%B0%BC%E5%B0%94%E6%A3%AE&medium=01&category_path=01.00.00.00.00.00" title="(美)尼尔森 著,杨严俊 等译" 尼尔森著,杨严俊等译

href="http://product.dangdang.com/22847717.html" title=" 食品分析(第三版)-国外现代食品科技系列 " 食品分析(第三版)-国外现代食品科技系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选读

各方向

9

()赫尔德(Heldan,D.R.)

食品加工原理

中国轻工业出社

选读

各方向

10

姚惠源

稻米深加工

化学工业出版社

必读

各方向

二、主要学术期刊

(一)外文期刊

序号

期刊名称

出版社

必读

(选读)

方向

1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Wiley-Blackwell

必读

各方向

2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Elsevier Ltd

必读

各方向

3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Taylor and Francis Ltd.

必读

各方向

4

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

Wiley-VCH Verlag

必读

各方向

5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Malden, Mass. : Blackwell

必读

各方向

6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Amer Chemical Soc

必读

各方向

7

Food Chemistry

ELSEVIER SCI LTD  

必读

各方向

8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必读

各方向

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LEY-BLACKWELL

必读

各方向

10

Food Control

ELSEVIER SCI LTD  

必读

各方向

11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ELSEVIER SCIENCE BV

必读

各方向

(二)中文期刊

序号

期刊名称

出版社

必读

(选读)

方向

1

食品科学

中国食品科学学会

各方向

2

中国粮油学报

中国粮油学会

各方向

3

中国食品学报

中国食品科学学会

各方向

4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

选读

各方向

5

营养学报

中国食品科学学会

各方向

6

食品工业科技

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

选读

各方向

7

食品与机械

长沙理工大学

选读

各方向

8

食品工业

上海市食品工业研究所

选读

各方向

9

食品研究与开发

天津市食品研究所

选读

各方向

10

中国林副特产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选读

各方向

11

经济林研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选读

各方向

12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

选读

各方向

13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选读

各方向

14

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选读

各方向

15

食品科技

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院

选读

各方向

16

现代食品科技

华南理工大学

选读

各方向

17

中国油脂

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

选读

各方向

18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江南大学

选读

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