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号,我院周礼义副教授团队在环境领域国际期刊《Water Research》(Q1, IF=11.4)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a new method for effective removal of cadmium from water”的研究性论文。我院2022级在读硕士生刘婷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周礼义副教授。
镉(Cd)是一种分布广泛、毒性极强的环境污染物,严重威胁着动植物的生长。因此,采用有效的工具来富集和去除环境中的镉是一个重大挑战。以前对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存在成本高、工艺复杂、回收率低,甚至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近年来,浮选方法是根据各种矿物颗粒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来分离矿物,也适用于金属离子的分离,并通常作为处理工业废水的有效且实用的方法。其原理是溶液中的Cd2+与捕集剂和起泡剂相互作用,在浮选机的搅拌和充气下,Cd2+附着在泡沫上,上层产生的泡沫实现了金属离子的富集和分离。然而,浮选方法具有如下缺陷。如过程难以控制,操作繁琐,捕收剂用量大,重复使用性差;普通浮选剂与金属离子的结合需要借助复杂的仪器进行分析,从而无法直接判断捕获的现象。
该工作通过将荧光指示剂(CCP)与功能化载玻片结合,构建了一种特殊的复合材料(CCPB),用于快速富集、去除和监测水中的Cd2+。然后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浸泡富集镉的CCPB,可以有效地洗脱镉。因此,CCPB被连续重复使用。经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多次使用,Cd2+的回收率均在100%,可用于真实的水样中Cd2+的富集和去除。因此,CCPB是一种理想的监测、富集和去除废水中Cd2+的材料,为未来环境中Cd的富集和去除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研究亮点
l 荧光指示剂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l 具有操作简单,富集能力快,可回收可再生等优势
l 能够用于Cd2+富集和去除的实际应用
研究结论

Cd2+的富集、去除和验证试验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