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我院任佳丽教授团队在Carbohydrate Polymers(Q1, IF=10.7)在线发表题为“Glucan polysaccharides isolated from Lactarius hatsudake Tanaka mushroom: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tro bioactivities”的研究性论文。我院2020级在读博士研究生杨桥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任佳丽教授。
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真菌和海藻等多种生物中,因其无毒性和安全性而广受消费者欢迎。这些活性多糖常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制药领域。特别是食用菌中的多糖,例如香菇、灰树花和云芝,因其显著的抗肿瘤特性而备受瞩目。这些多糖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和干扰细胞受体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此外,它们还通过氢原子和电子转移或金属螯合作用展现出抗氧化特性。多糖的药理作用与其特定的结构特征紧密相关,这些特征包括分子量、糖残基类型、分支程度和三维构象。因此,深入理解多糖的结构特性对于提升其生物活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红汁乳菇(L.hatsudake),俗称寒菌、铜绿菌、枞菌、雁鹅菌,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食药用真菌,产于亚洲、欧洲和北美。这种食用菌以其独特的感官品质、多样的健康特性和广泛的药理活性而闻名,尤其在抑制肉瘤180和艾氏腹水肿瘤方面显示出超过90%的显著效果。我们推测红汁乳菇富含的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多糖,是其抗肿瘤功效的关键因素。然而红汁乳菇多糖相关研究的不足极大地阻碍了这种蘑菇的深入开发和有效利用。因此,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对于挖掘红汁乳菇多糖的潜力、提升其治疗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结果证实,LHP的构象主要为具有无定形柔性纤维链的球形聚集体。LHP-1和LHP-2为α-(1,4)-Glcp为主链的葡聚糖;LHP-3和LHP-4为具有不同分子量但以α-(1,6)-Galp为主链的半乳甘露聚糖;LHP-5是β-(1,3)-Glcp作为主链,β-(1,6)-Glcp连接到侧链的葡聚糖。在LHPs的肿瘤细胞毒性和抗氧化活性方面观察到显著差异,其中LHP-5和LHP-4被鉴定为主要生物活性成分。这些发现为红汁乳菇的有价值用途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强调了LHPs在治疗性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红汁乳菇多糖的提取纯化示意图
研究亮点
l 分离纯化得到5种均一性红汁乳菇多糖。
l 分析5种红汁乳菇多糖的结构特征。
l 分析5种红汁乳菇多糖的抗氧化性和细胞毒性。
l 探讨红汁乳菇多糖的构效关系。
研究结论
在这项工作中,从红汁乳菇中提取了五种多糖,LHP-1、LHP-2、LHP-3、LHP-4和LHP-5。结果发现这些多糖具有宽范围的Mws(4.9至898 kDa)。结构分析证实,这些多糖主要由两种葡聚糖组成,分别以α-(1,4)-Glcp(LHP-1和LHP-2)和β-(1,3)Glcp(LHP-5)作为主链,以及两种不同Mws的半乳聚糖(LHP-3和LHP-4)。这些组分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和抗氧化特性的评估表明,β-(1,3)-葡聚糖和小分子半乳聚糖表现出高功效。